場地污染土修復是根據場地修復廠址的不同,可分為原位修復、異位修復和原址異位修復等,那么場地污染土修復的模式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下場地污染土修復的模式和應用。
場地污染土修復模式可分為三類,污染源處理、途徑阻斷和制度控制。
1、污染源處理:生物修復(植物修復、生物通風、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學氧化、土壤淋洗、電動分離、氣相抽提技術、熱處理、挖掘處置等,包括原位修復、異位修復、異地修復、自然修復。
2、途徑阻斷:固化穩定化、覆蓋清潔土、建立阻截工程等,污染途徑阻斷不能徹底去除場地污染物,需要定期檢測和評估。
3、制度控制:通過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條例、準則、規章或制度,減少或阻止人群對污染場地的暴露,從而達到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對污染場地的潛在風險進行管理與控制的目的。
場地污染土修復技術的應用:
1、原位修復技術
不移動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直接在場地發生污染的位置對其進行原地修復或處理的技術,可在現場進行,節省部分治理費用;環境影響小,終產物不會形成二次污染;應用范圍廣,可同時處理土壤與地下水。但是原位修復技術一般耗時長、條件苛刻、只適用于特定污染物。
2、異位修復技術
將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從場地發生污染的原來位置挖掘或抽提出來,搬運或轉移到其它場所位置進行綜合治理修復。一般情況下,異位修復技術工期短、污染物去除效果好、便于風險控制;另一方面,異位修復技術整體來說資金費用高、可能破壞土壤生態環境、在建筑物分布較多的場址難以實施、容易造成揚塵等。因此,應根據污染場地的具體情況,結合修復周期和成本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選擇。
3、原址異位修復技術
在土壤修復研究和現場工程實施過程中,針對典型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的優缺點和適用性,發展出一種將原地塊的污染土壤進行挖掘,但不經運走,在原址開展氣膜大棚處理、焚燒、填埋、異位化學淋洗等物理化學以及異位生物手段對污染物進行去除的一種修復技術種類。原址異位修復技術的開展旨在綜合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的優點,從而達到快速、經濟、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復。
在對污染場地進行修復的工程中,無論采用何種技術手段,在原位或異位開展修復,應根據場地的種類、形成歷史、污染物特點、修復后場地功能等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的修復技術種類。合理選擇修復技術類別開展場地修復是達到場地功能恢復和場地環境風險控制目的的關鍵因素。宋陵礦山機械土壤修復設備生產廠家擁有豐富的土壤修復經驗及專業技術設備,根據場地修復范圍,為您制定土壤修復技術路線,設計土壤修復技術工藝流程,估算污染場地土壤修復過程涉及的資源需求、技術要求、工程量、修復時間和成本等,為客戶提供適合場地修復的修復技術和方案。